陳愛蓮(1939年12月24日-2020年11月21日),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中國舞蹈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作為中國舞事業奠基人之一,從藝70年以來,她通過孜孜不倦的藝術創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中國舞惠及民眾和走向世界的領軍人物。她創建了圍繞中國舞教學的北京市愛蓮舞蹈學校,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堅持以文化人、以藝育人、以德樹人的理念,培養了大批行業內優秀人才。在興學育人和藝術創作的同時,陳愛蓮也積極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幫扶邊遠地區貧窮孩子學舞立業,并參與其他各類利于青少年成長和中國舞蹈傳承的公益活動。
指導單位:致公黨中央
主辦單位:致公黨中央文化委員會、人民政協報社、中國政協文史館
支持單位:中國舞蹈家協會
承辦單位:人民政協網、北京市愛蓮舞蹈學校
1939年,陳愛蓮出生于舊上海的一個小康之家。她從小生得細瘦,身似弱柳扶風;內心又極其敏感豐富,愛哭鼻子。大人們戲稱她是“小林黛玉”。她從小喜歡跳舞、喜歡演戲,曾夢想著報考電影公司,或者做一名戲劇、戲曲演員。
然而10歲那年,陳愛蓮的父母相繼病故,原本幸福的家庭。她和7歲的妹妹無依無靠,成為了靠撿拾垃圾為生的街頭流浪兒,遍嘗人情冷暖。居委會把只能把她們送到郊外的兒童臨時收容所,后來,姐妹倆又被轉到了上海一心教養院。
1952年夏,中央戲劇學院昆曲老師來到上海,為新中國選拔第一批科班培養的舞蹈演員。一心教養院曾是著名的教會學校,學童大多接觸過西方藝術教育,這里就成了招生的重點單位。小愛蓮抓住了這個寶貴的機會,憑借精彩表現被評為當場錄取,從此與舞蹈結緣。
陳愛蓮為舞臺而生,對舞蹈的熱愛讓她成為永遠活躍的傳奇女神。年僅十七歲,因主演中國第一部芭蕾舞與中國舞相聯系的舞劇《魚美人》聲名鵲起,二十三歲遠渡重洋登臺,曾隨團和率團出演到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表演,成為第一位獲得世界聲譽的新中國培育出來的舞蹈家。
她是天生的舞蹈家,用形神兼俱的表演,成功塑造諸多性格鮮明的女性形象;她曾主演的《魚美人》《白毛女》《春江花月夜》《紅樓夢》等舞劇,每一部都是新中國舞蹈史上的經典之作;她勤學善思,創新不止,是將芭蕾舞與中國舞藝術結合演繹的第一人;她是打敗時光的舞者,表演精巧優美情舞并茂,80歲還在熱愛的舞臺上扮演林妹妹,被譽為“東方舞蹈女神”。為人民而舞,她是共和國的舞者,永不止步的紅舞鞋。
陳愛蓮一生勇于創新,孜孜探求舞蹈藝術本身的突破,也是創辦個人舞蹈晚會、組建藝術團進行巡演、“下?!比ド钲谔貐^進入歌舞廳演出、創辦個人舞蹈學校的先行者。陳愛蓮不僅是舞蹈家,還是舞蹈教育家。她曾說過,她有一種情結,要為中國的舞蹈事業、教育事業做一點事情。從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北京舞蹈學校留校任教,到拿出所有積蓄創辦北京舞蹈學校培養大量優秀的舞蹈人才,她一直都在為這份情結而努力奮斗著。在她看來,傳承和發揚中國舞,只有一個陳愛蓮還不夠,需要有更多的陳愛蓮。
從一個孤兒成長為新中國第一代舞蹈演員、新中國舞蹈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陳愛蓮一直認為,有了共產黨才有了新中國,有了黨和國家的培養,才有了她的今天。
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早在20世紀50年代,陳愛蓮就遞交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請,但由于種種原因,她的愿望幾十年未能如愿。然而她初心不改,即使在動亂年代被下放農村勞動,她仍然多次提出入黨申請。直到2019年,陳愛蓮成為了一名預備黨員,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執著堅持,她如愿以償。
舞蹈是她全部的生命,政協是她深愛的大平臺。作為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她一直在為中國舞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以及中國舞蹈人才的培養不斷建言獻策、奔走呼吁。為藝術而呼,為事業建言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為國履職,為民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