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聚焦
讓文藝之花為時代和人民綻放
——新政協籌備過程中的“第一次文代會”記憶
1949年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紀念徽章
1949年3月,中共中央進駐北平后,各大群眾團體相繼恢復和建立,為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做了重要的組織準備。香山革命紀念館舉辦的《百川歸海 人民至上——香山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協商建國實踐專題展覽》中展示的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紀念章、《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藝術展覽會美術作品選集》等珍貴文物史料,便是這一段偉大歷史時刻的生動見證。
第一次文代會的勝利召開及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成立
新中國成立前夕,在中國共產黨的倡議和號召下,各路文藝隊伍會師北平,召開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以下簡稱“第一次文代會”),并成立了全國性的文藝組織——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1949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召開全國文協理事會與各解放區文協聯席會議,籌備新的全國文協大會。此時,北平剛剛和平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諸項具體事務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中央希望將全國新文協會議的召開作為前奏,通過文藝聚集各方社會力量,統一思想,穩定民心,共同籌建新中國。此后,中共中央多次溝通籌委會的名單、具體的工作計劃以及代表大會的代表產生辦法等問題。
1949年7月2日,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這是新中國成立前夕新文藝史上規模最大、盛況空前的大會,國統區、解放區被隔離多年的兩支文藝大軍,在人民革命勝利的旗幟下終于成功會師。
7月6日,毛澤東到會講話,向代表們表示歡迎。在講話中他強調指出:“你們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們是人民的文學家、人民的藝術家或者是人民的文學藝術工作者的組織者”;“人民需要你們?!?/p>
會上,周恩來作政治報告;郭沫若作《為建設新中國的人民文藝而奮斗》報告。各代表團、各小組討論了大會報告和《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章程》(草案),醞釀了各協會的組織問題;部分代表進行了專題發言和自由發言。與會的文藝界人士在文藝思想、文藝方向上形成共識,把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的“文藝為人民服務、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確定為今后全國文藝運動的總方向;提出面向人民革命勝利的新的現實,為建設新中國的人民文藝而奮斗的任務。大會通過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章程》。
7月19日上午,第一次文代會閉幕,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成立。7月23日,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推選郭沫若為主席,推選了常務委員及各部負責人,并通過全國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戲劇、電影等協會及戲劇改革協會與曲藝改進會等為全國文聯的會員。
7月21日至25日,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中華全國音樂工作者協會、中華全國戲劇工作者協會、中華全國電影藝術工作者協會和全國舞蹈工作者協會籌備委員會、中華全國曲藝改進會籌備委員會等陸續成立。
見證新中國文藝工作發展的光輝歷史
《百川歸海 人民至上——香山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協商建國實踐專題展覽》中,展示了一枚珍貴的第一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紀念徽章,徽章呈圓形,直徑約25毫米,黃銅質地,上方有一正在展開的飄帶,飄帶上方標有“1949”字樣?;照抡戌澘逃忻珴蓶|和魯迅的側面頭像。文字及頭像輪廓呈現出金黃色,配以褐銅質地的底色,使頭像更加鮮亮耀目,形神畢肖。
1949年5月4日,由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等各委員會主辦的《文藝報》發布了作品征集啟事,向全國征集文藝資料,能真實反映人民的生活斗爭,在群眾中有顯著良好影響的均可以推薦。當時由于解放戰爭尚未結束,作品征集并不十分順利?;I委會借助各解放區的黨委和解放軍各野戰軍和兵種政治部向全國各地征集作品,這個帶有行政命令的通知起到了較好的動員效果。最終評選委員會共征集到文學藝術作品3184種,美術作品1600余件,經過六次評選,其中絕大部分入選為展覽作品。
1949年7月2日,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藝術展覽會也同時舉辦,藝術展覽會第一天就吸引了1300多名觀眾參觀。為了進一步宣傳新中國的文藝思想和方向,1950年7月,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宣傳處編輯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藝術展覽會美術作品選集》,為12開規格線裝本,發行量僅1萬冊,存世量稀少。封面設計簡潔而富于特色,在“編輯例言”里,編者介紹,所選作品一部分是解放區的,“反映了中國人民偉大的解放事業和輝煌的社會建設”,一部分是國統區的作品,“描繪的是當時國民黨反動統治下的社會動態及人民的生活斗爭”?!耙环矫媸欠从承轮袊墓饷?,一方面是反映舊中國的黑暗”。
作品選集共分為繪畫、木刻、年畫、漫畫及雕塑5個部分,其中繪畫19幅(包括油畫、水墨、水彩),木刻12幅,年畫10幅,漫畫13幅,雕塑8幅,總計62幅。作品選集充分體現了愛國的文藝工作者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團結起來,聯系人民群眾,創作為人民服務的文藝作品,共同描繪了文藝工作者對新中國的美好憧憬。因此,這部作品被視為“全國美術工作者對于新中國的誕生獻禮”。
1949年6月,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關于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單位及其代表名額的規定》,確定參加新政協的46個單位及代表名額,其中,團體單位中全國文聯共15人受邀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
(作者單位:香山革命紀念館文物征集研究部)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