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啟功《漢語現象論叢》稿酬
1971年,啟功先生接到通知,到中華書局“二十四史”編輯部報到,主要擔任校點《清史稿》的工作。這段工作,按啟功自述:“于是我迎來了‘文革’期間最穩定、最順利、最舒心的一段時期?!庇纱?,他與中華書局結下了不解之緣。
啟功的著述,學術含量高,文字又暢通練達,是深受當時出版社關注歡迎的。譬如一部《漢語現象論叢》,中華書局接受出版過程中,啟功與責任編輯之間,關系和諧。對編輯提出的不論內容觀點的問題,還是行文表述的意見建議,甚至小到一個標點,他都愿意充分考慮。據編輯記述,他在一封信中詼諧地說:“抗日時有一歌中有句云‘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拙稿中必尚有荒謬錯處,敬請毫不客氣奮筆直改,不必細致地賜予商量也。因改歌詞中之‘鬼’字為‘稿’字,即請用大刀向拙稿錯處砍去為荷!”還以漢語專業詞匯加強:“鬼、稿雙聲,更有充足理由也!”
不僅認真如此,啟功還寬厚體貼。中華書局是以古籍整理和研究為特色的專業出版社,這類著述學術專業性強,一般情況下印數較少,銷售慢,經營利潤也自然有限。他的《漢語現象論叢》出版后,考慮到這些方面,在編輯給他開稿酬時,他提出不要出版社支付現金,而希望把所有稿酬都用來買書。買來的書,少數送給他,其余幾百冊《漢語現象論叢》全數留在編輯室,以便贈送需要此書的專家或讀者。后來編輯作文說:“我明白,先生是在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為中華書局分憂,支持中華書局工作??!”
一個學者,他的學問不僅僅體現在紙面上,而應該是融會在精神骨髓中,并在現實中努力踐行。啟功的作為,就是這種精神及實踐的具體體現。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