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資訊
嘉木如歌問茶鳩坑
張治毅 王志嵐
好山好水出好茶。位于浙江西部的淳安縣有“天下第一秀水”的千島湖,其西部的鳩坑鄉盛產“鳩坑毛尖”綠茶,是國家茶樹良種中唯一的有性系品種“鳩坑種”的故鄉。
說到鳩坑,最初讓我想起的是《詩經》開卷的第一篇《關雎》的句子:“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痹娭械啮馒F,是一種魚鷹類的水鳥。鳩坑,可能是指雎鳩聚集休息的地方吧。
鳩坑產好茶是我多年前就熟知的。工作后與茶結緣,去過浙江很多茶鄉,心中對鳩坑向往已久,竟總是緣慳一面。今年的春茶季,終于有機會去淳安,一睹“鳩坑毛尖”形象大使——鳩坑“茶樹王”的風采。
車行山道,霧靄清風。狹窄的公路轉彎處會讓人心有緊張,卻擋不住窗外景致的吸引。放眼遠眺,滿山的茶園,連綿起伏,仿佛是綠浪翻滾,波濤漣漪逶迤而去。其間不時點綴著采茶人的身影,動靜相宜,生機盎然。
茶的好壞,和生長環境密切相關。長在高山上的茶,與云為伴,臨風而立,遠離塵囂濁味,吸納山川風露的清虛之氣,氣聚葉片,香凝嫩芽,故而是好茶,甚至可稱仙茗。鳩坑茶樹王就生長在這樣的地方,位于海拔600余米的高山上。
一番車程,我們終于到了鳩坑鄉翠峰村峰谷嶺上的塘聯自然村。下車后,順著陡峭的臺階一步步走上去,約十分鐘后,到達一個平臺,視野豁然開朗,大名鼎鼎的鳩坑茶樹王赫然眼前。
這是鳩坑發現的迄今為止樹齡最長、樹冠體積最大的鳩坑原種茶樹,已有800多年樹齡,按時間推算應該是生長于南宋年間。據說放在整個浙江省也是樹齡最長、樹冠體積最大的。繞茶樹王走一圈,估算它高約7米,樹冠直徑最大處約11米。在江南茶區,灌木型的茶樹能長成這個體格,堪稱“巨人”,被尊為“王”是有資格的。
鳩坑茶在唐代時就享有盛譽。茶圣陸羽在《茶經》里記載了睦州產茶。唐代文學家、翰林學士李肇的《唐國史補》就記載:“……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湖州有顧渚之紫筍……常州有義興之紫筍,婺州有東白,睦州有鳩坑……”陪同的向導介紹,當地老茶樹遠不止這一株,陳家山村還有3株約700歲的茶樹,常青村還有一處樹齡在100-500年間的古茶樹群。這些老茶樹積淀了鳩坑的茶文化,也見證了當地的茶業變遷。
有關茶樹王的傳說,帶著幾分神秘。相傳唐代“地仙”羅隱,有一張“金口”,說什么應驗什么。他為回報坪塘山人的淳樸和善良,便說“坪塘山,茶山是金山”,從此以后坪塘山的茶葉就越來越好,名氣越來越大。當地茶農把茶山當寶貝一樣。在抗日戰爭時期,茶葉滯銷,很多地方毀茶種糧,但坪塘山的村民不舍得,這些老茶樹,都留了下來。
村民對茶樹王有很深的感情,一直以來有“茶王不摘葉,茶樹不下青”的傳統。每年春茶季,周邊的茶農們會等到茶樹王開采后,才會正式采青制茶。茶樹王采摘的時候,需要很多人一起協作,搭好梯子,才能在不傷茶樹、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完整棵樹的芽頭。
茶樹王不修剪,不施肥,最大限度保持原生態。采摘后制成的茶葉,品質非常好,形美、色鮮、香高、味醇。目前一年能產青葉70余斤,炒成干茶有18斤左右。
2002年,鳩坑鄉政府將其命名為“鳩坑茶樹王”。2014年,時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考察鳩坑,欣然提筆書寫了“鳩坑茶樹王”的題詞。
坑為低谷,鳩能翱翔?!傍F坑”這個詞,真是個奇妙的組合,莫非是古人在暗示,鳩坑茶會成為“山窩窩里飛出的金鳳凰”?
800年的歲月不居,滾滾新安江,逝者如斯;800年的時光悠長,風云變幻,浪花淘盡多少地方名茶;800年的歲月漫漫,茶樹王郁郁蔥蔥,深藏不露,一派和廉靜美。
這不就是茶的內涵嘛,不向人直抒胸臆,容得下曲折與隱衷,保留了山水間的寧靜。人生也何嘗不是如此,茶如人生,句短味長。在這彌漫茶香的勝地,顧盼流連之間,我感悟到點滴的人生哲理,真不負這青春的時光。
與茶樹王告別的時候,我伸手采下一朵樹上萌出的春芽,夾在筆記本里。往后的人生路,該是一路茶香。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7月08日 第 11 版)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鳩坑 茶樹 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