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第二屆草種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
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毛曉雅)近日,第二屆草種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國家林草局、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中國林科院等單位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并致辭。來自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農業農村部等單位有關代表,與南志標、尹偉倫、曹曉風等院士專家一起,圍繞“鄉土草種與草原生態修復”主題,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政產學研交流討論。
會議指出,草種業是草原生態修復與草業的“芯片”。我國是草原大國,草原面積近40億畝,草種業健康發展是改善我國生態的基礎保障,是推動我國草原與草業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引擎。要把草種的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草種業種源自主可控、產業自立自強。要加大種源創新研究力度,發展精準育種技術,提高核心種源自給率,實現“中國草主要用中國種”,為種業振興筑牢基礎。要堅持問題導向,加強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構建中國特色草種業創新體系、標準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快速提升我國草種業的整體競爭力。
基于目前我國種業的人才、資源、技術仍聚集在科研機構,種企技術研發力量依然薄弱等國情,與會代表與專家建議,要充分發揮“政產學研用”的齊抓共管和協同推進作用,借鑒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運行機制和主體利益分配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經驗,構建中國特色種業體系,選擇科研實力強、研究基礎好的科研機構和高校,與種子龍頭企業組成創新聯合體,針對草種業關鍵性技術問題開展聯合攻關,共同培育高性能品種并實現市場化。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種業 草種 發展